發布時間:2012-10-24 15:20:46
點擊數:57642 次
節日文化內涵感情投資
作為求職者,選擇公司或離職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據某招聘網站長期調查顯示,福利待遇對所有求職者也許不都是排名第一的心理要素,但是,在公司規模、職業發展等眾多因素中,福利待遇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中秋、春節等節日是一個企業融洽團隊氛圍,體現企業文化的大好機會,如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給予員工一定的福利或者舉辦一些輕松活潑的活動,既鼓舞了士氣,又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而擁有了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的企業,才能夠健康成長壯大。
一個擁有豐富文化底蘊的企業,無疑也就具備了強大的凝聚力,企業文化對內是一種文化宣揚,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創造;對外,是一種企業形象的建立,是一種競爭能力的無形加強。更多的企業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努力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禮輕情意重
管理者們都知道企業文化的建設很重要,卻往往忽視了禮品、福利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一個常年沒有福利品的企業,員工工資級別差距很大,而且都有一定神秘感,在員工的眼里就只有硬性數目的工資,個人價值,個人在企業里的地位和領導的賞識程度都直接跟工資數目打上一一對應關系,一旦工資降了,員工的全部工作激情,凝聚力,團隊合作,個人情緒全部都降到冰點,工資升了,員工眼中就盯著一個更高的目標,所有的一切都用錢來衡量,員工的關系更多的是競爭,冰冷的競爭,更嚴重的是,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階級矛盾“苦大仇深”。
而一旦有些福利品,那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禮輕情義重”,因為禮品的價值往往是不透明的,這就讓員工很難準確地用金錢計算自身的價值。于是,簡單的用工與被用工之間往往多了一層情,很多企業口號里總有“用情留人”卻往往只浮于口號,忽略了員工節日福利的重要性。
每個員工都不可避免的有三個圈,同事一個圈,朋友一個圈,親戚家人一個圈,平日里生活上,跟親戚朋友談起來,“我們公司又發福利品了”,哇,你們公司真好,真有錢,效益不錯,領導有魄力,你們公司在行業里是第一位吧?羨慕之情洋溢于表,而你的同事則在一面極力抑制著興奮,努力謙虛、保持低調再低調的表情下高興地接受著親朋好友對他公司和他本人的恭維,在保障了企業宣傳的同時。也增加了他的自豪感和對企業的歸屬感,雖然,可能這些福利品加起來也就30元不到,2-3個小時的工資。
發與不發都是學問
節日福利品往往還是一劑破除人際界限的良方,很多企業都提領導與下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試問,如何打成一片?工資差別,地位差別,辦公室差別,連吃飯也有個差別,關系差別就更不用說了。但如果發放福利品,領導和下屬的福利品就完全一樣了。這一天,大家在節日的祥和歡樂氣氛中享受平等的待遇,在說說笑笑中拉近了領導和普通職員的距離。
從道理上說,企業沒有義務為職工發放過節費,福利即代表了效益,效益不好,當然可以不發福利,身為企業的一分子,職工們有責任與企業同舟共濟,即便沒有福利也總比下崗好。但若企業效益不好,卻硬要發放遠遠低于員工心里期待的福利,不但沒有讓職工心存感激,反而會讓職工感到了心里的寒意。
發與不發,都是學問,不發,自然引來職工們的怨忿,但也可以得到理解;發了,不單單要和企業的現狀接軌,還要和職工們的情緒接軌,因為這對企業來說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