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6-08 11:00:25
點擊數:44104 次
什么是院前急救醫生?通俗地說就是跟隨救護車出車,前往居民家中或意外事故現場參與搶救工作的醫生。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因為難以招聘到院前急救醫生,不少醫院的救護車不得不閑置在院內,無法承擔起急救任務。
現狀:救護車常常姍姍來遲
去年,位于南山區的沙河醫院退出我市急救網絡。今年1月,龍珠醫院救護車停運,今年4月華僑城醫院救護車停運。
華僑城醫院羅書記告訴記者,醫院有一臺救護車,原本有兩名急診科醫生24小時輪班,保證出車需要。去年,這臺救護車平均每天的出車次數是5.5次,工作量比較重。但是,去年、今年醫院有兩名急診科醫生辭職,導致急診科人手不足,無法維持救護車的出車需要。不得已,救護車從4月起被迫停運。“醫院已經在加緊招聘院前急救醫生,但現在仍沒有合適的人選。”羅書記說。
記者了解到,院前急救醫生難招并不少見,人手緊缺造成我市的急救站從2008年的84個下降到目前的78個。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救護車的就近調度變得越來越困難。根據市急救中心2012年1月統計數據顯示,我市院前急救的平均到達現場時間為9.3分鐘。但是,隨著多家醫院救護車的停運,我市今年出現多起因跨區域、超正常急救半徑派車而出車超時的案例。
今年4月1日8時許,南山區深南路招商銀行大廈對面發生車禍,南山區無車可派,只好派福田區中醫院出診,救護車抵達現場花費29分鐘。
4月2日7時許,竹子林地鐵公司里面靠近僑城東路方向有人外傷,市急救中心眼科站由于支援南山片區,只能調度5.4公里外的福田區中醫院出診,救護車到達現場花費21分鐘。
4月7日凌晨,南山區沙河東路中信紅樹灣有人摔傷,南山區無車可派,由5.5公里外的市急救中心眼科醫院站出診,救護車到達現場共花費22分鐘。
4月8日7時許,南山區沙河東路歐洲城百安居有人暈倒,“120”只能調派7.9公里外的福田區中醫院出診,救護車到達現場共花費17分鐘。
原因:薪酬偏低急救中心“難留人”
HR研究院對網絡招聘信息進行搜索發現明確的招聘“院前急診”的單位不足10個,而且招聘總人數也不超過15個。
市急救中心去年、今年一直想招聘1名有編制的院前急救醫生,至今一無所獲,同時放出的4個臨聘崗位更是無人問津。
為什么會出現招聘難的問題?為什么招進來的醫生也難留得住?
市急救中心主任張福林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相比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臨床醫生,院前急救醫生的晉升很困難。
“剛入職的時候大家都是醫學院校本科生,但20年后,臨床醫生可能已經成長為專家型人才,但院前急救醫生可能還是干著跟剛入職時差不多的活,搶救、抬病人。”張福林告訴記者,現在醫生要晉升主要靠拿課題、做科研、發論文。而院前急救醫生長期外出跑現場,或者長時間在值班室待命,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科研、寫論文。晉升的機會小,對于有職業發展愿望的年輕醫生來說吸引力就小。
我市救護車“缺口”160輛
另一方面,院前急救的收費不能彌補成本,救護車出車越多,虧得也越多。有醫院估算過,出一趟救護車,成本在四五百元,但實際收費只能收100多元。如果醫院計算運營成本,院前急救肯定是虧錢的,需要醫院貼錢來補。這樣,院前急救醫生的收入自然比不上其他臨床科室的醫生。在有些醫院,院前急救醫生的收入比其他醫生要低1/3,而且大部分屬于臨聘人員,歸屬感不強。工作辛苦、晉升難、待遇又跟不上,自然會出現招聘難、流失快。
雖然對于醫院來說做院前急救虧本,對于醫生來說做院前急救辛苦,但對于市民來說院前急救卻非常重要。誰能想象自己突發疾病時叫不來救護車?
按照衛生部的要求,每5萬人需要配備一輛救護車。按照深圳1300萬常住人口計算,我市需要救護車260輛。但實際上,目前我市僅配有救護車140多輛,除維修、保養、測試等原因報停車輛,每天可供調度救護車100輛左右。這意味著我市救護車的“缺口”尚有160輛。按照一臺救護車至少配兩名院前急救醫生計算,醫生的缺口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