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6-21 09:46:09
點擊數:72586 次
校園招聘是指企業直接從應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包括少數專科生)中招聘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它包括征召、篩選、錄用三個過程。校園招聘是一種兩點式招聘,即在企業和高校兩點之間進行的。校園招聘的基本形式有定期宣傳、召開宣講會、招聘會、網絡招聘等,有些企業還通過贊助校園文藝活動、體育活動、學術會議等來擴大企業知名度,有些企業與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通過實習計劃選拔應屆畢業生等。大學生作為一個高素質群體,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校園招聘,猶如“透過白紙,看到白紙的背面”,對企業人力資源部提出了新的難題和要求!
1.校園招聘計劃問題
隨著高校擴招,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企業也面臨著要從越來越多的畢業生中挑選合適人選的難題。
一些企業沒有制定校園招聘計劃,沒有對招聘渠道進行充分分析,針對不同崗位的不同性質,選擇不同的招聘渠道,漫無目的參與校園招聘活動,有些企業常常會在各種不同層次,有著不同專業特點的學校開辦校園招聘會,也經常是學!半p選會”上的?停@樣做不但不能在短時間內招聘到招聘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浪費了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和時間。
有些企業校園招聘活動準備不夠充分,只在招聘會展示板上簡單列出了所需的崗位,對于公司情況和對應聘者的任職資格要求等內容沒有詳細介紹。對于高校來說,為了保證畢業生的就業率,對企業的要求來之不拒,所以,校園招聘會的數量越來越多且呈現出無序和無計劃狀態,這給高校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帶來較大壓力。
2.企業崗位設置與學生職業定位問題
參加校園招聘會時,如果企業崗位設置不恰當,企業往往會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而畢業生也很難選擇到合適的崗位就業,F在有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進行崗位設置的時候,對應聘人員的任職資格要求太高。
學生方面,職業定位就是通過了解自己,了解職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方向。如果自我職業定位不夠準確,一心只想往名企就職或者是熱門行業,一山望著一山高,也經常會出現手里拿著錄取通知書,遲遲不就職,總想等著還有更好的崗位出現,最終錯過了就業的最佳時機,最后落得沒有就業單位或者是只能到較差的單位就職等結果。
3.招聘人員素質不高
校園招聘會是企業和畢業生雙向選擇的一個過程,招聘團隊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將影響校園招聘工作各個環節的進展及其工作質量。企業安排到校園招聘會的招聘人員素質往往參差不齊,有些招聘人員對于所招聘崗位的需求并不是非常了解,對于本公司文化,商業理念的宣講沒有做到足夠詳細。
加上校園招聘中人才繁多、時間緊張、任務重,招聘人員在招聘會過程中容易產生疲軟心理,對應聘者的提問回答模棱兩可;有些招聘人員則認為如今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大,認為學生有求于本公司,對待學生態度傲慢,言談舉止居高臨下,甚至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于應聘的學生,僅僅讓應聘者把簡歷留下,對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表現得極不耐煩,這樣的招聘人員將影響校園招聘工作的質量,同時也損害了招聘企業的形象。
4.應聘簡歷篩選問題
應聘學生的簡歷大同小異,大部分的學生工作經驗很少或者沒有,都是一張張白紙,看起來都一樣,很難區分。就是說,他們還沒有實踐工作的表現機會,簡歷中往往呈現最多的就是在校的學習成績,但是學習成績不等同于工作能力,特別是對一些與實踐聯系緊密的職位。所以僅僅憑簡歷,往往無法考察出來崗位所需要的素質。如何“萬中挑一”,找到優秀的候選人,成為許多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關注的問題。
5.面試的誤區
面試是一種經過精心設計,在特定場景下以面對面的交談與觀察為主要手段,以測評應試者有關素質的一種方法。校園招聘與其他招聘方式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和特殊的困難。
招聘者必須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與大量的應聘者進行面談,而這些學生在資歷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很多應聘者可能都是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的,他們都擁有相似的社團經歷、相似的兼職經驗。所以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招聘官也很難從簡歷上判斷孰優孰劣。如果將所有的人都安排面試,時間和人力又不允許。
要在短時間內從中鑒別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人才相對較難。有的招聘人員在與應聘學生進行面談時,常常主觀判斷,有的招聘人員在5分鐘內就面試一個學生;有的隨心所欲地瞎問,最終無法辨別出應聘者的優劣。
6.招聘效率問題
由于校園招聘的時間特殊性,使得對招聘的效率有很高的要求。許多優秀的學生會面臨很多選擇,一些畢業生可能會同時獲得好幾份錄取通知書,而他們最終只會選擇其中一份工作機會,這就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招聘全過程的效率也會因此降低。
如濟南某汽車改裝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王經理說:“我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有時去學校招聘,收的簡歷不少,面試情況也不錯,但最終的錄用方案是回公司后定的,不少學生被錄取后卻沒有回音了,打電話也聯系不上。所以我們只能選擇一些沒有去過的院校,再進行一次招聘,費時又費力!
這些年來,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但是,這對于優秀的畢業生影響并不大,反而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機會。有些優秀畢業生先后獲得幾個公司的錄用通知后,他們自然會進行比較,也遲遲不愿與企業簽訂協議。
有的學生即使在簽訂協議后也會發生違約的現象,甚至有個別人利用《勞動法》的試用條例,入職后又迅速辭職來逃避違約責任等。這些情況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人力、物力損耗,也勢必影響到以后的新人培訓、工薪成本等一系列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