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8 15:43:41
點擊數:105195 次
上周末有個同學找我,說她創業了,較新的行當:物聯網,F在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不知道如何給員工定薪。問我是不是可以給他一些建議。事實上,薪酬方案的設計一直是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也令許多企業頭疼不已。好的薪酬制度會讓員工充滿正能量、渾身是勁,而欠合理的制度則會滋生無數怨言、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積極性很低、同事關系還會不融洽。
一般來講,創業公司設計各種制度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借鑒同行、同類型公司的相關制度,不巧的是,她告訴我當地沒有同行可以借鑒。以同學的公司為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設計薪酬體系。
首先,確定公司需要哪些關鍵人員,依此設計一個簡單的組織架構圖。值得注意的是,創業之初并不需要花太大的精力在組織架構的健全、完善上,更不需要專人專職,一人多崗多能是比較靠譜的方法,也不需要設置很多空缺,還美其名曰給員工一個憧憬,現在的關鍵是要很好的生存下來,有核心人員即可:銷售和技術(服務人員),行政事物什么的就由老板自己承擔。其它諸如文員、人事、財務等待以后再說,要知道人力成本永遠是公司成本很大的一塊。相信一點:你的需求沒有想象的那么多。偉大的公司基本上都起于微末,你的也一樣,比如說蘋果、惠普都是從車庫干起的。
接下來,就是參照當地企業的情況,給銷售、技術人員設定一個基本薪資,有趣的是,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虛假的、含水分的信息。譬如說,基于餐飲行業工作的特點:勞動時間長、薪酬低,人員流動率就很高,招人常常是它們比較頭疼的問題。實際的工作中,我們就發現一些企業為了先把人招進來,在招聘廣告上寫出很高(相對)的薪資,結果是上班后,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被扣。還有一個更典型的例子是,春節后,我們發現某客戶的廚師長工作總是不用心、悶悶不樂的樣子。后來他告訴我們,因為他覺得公司給他的薪資太低了,比同行業、同職位的他的那些朋友要低得多。從我們對“廚師長”這個崗位的了解來看,他的薪資在當地,在同行中都不算低的,應該屬于中上水平,而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他的那些朋友向他“吹!绷、忽悠了他,不要驚訝,喜歡吹牛這是國人的一大特點,你、我、他都有吹牛的經歷,哈哈!但是我們在使用這些數據時,要理性。
基本工資的設置,管理人員和非常管理人員的差別不能太小(就是要有級別差),人力資源上有個理論說上下級人員薪資的差別應該是1.7倍才合理。不知道這個理論有多準確,但是我觀察到,如果管理人員的薪資和員工差不多,甚至一樣的話,一方面管理人員是肯定沒有工作積極性的,而另一方面,他/她在其所管轄的員工中是缺乏權威的,也就是說沒有管理的威權,直接的結果就是下屬不聽話。
然后是設置銷售人員、技術人員傭金提取的方式,有些公司采取按銷售額提成,有些公司是利潤額提成(貿易公司常用)。之于新公司,一般采取前者,因為后者需要公司足夠透明,而一般的企業是做不到的。這個時候,很多創業者會覺得業務難做,公司又剛剛成立,把點設高一些,以增強大家的信心。事實上,在我看來這個想法是不妥的,一開始我們設的點,都只能是一個預估,并不會很準確,而我的觀察是就低不就高。因為如果設高了,發現錢都給員工賺了,想要調下來,難度是非常大的。
我們曾經服務的深圳某大型國企,上世紀90年代時,效益非常好,在97、98年他們的普通員工就能倒拿到八千到一萬的月薪,相當于今天三、四萬吧(98年深圳的房價六千左右),到了2005年,企業發現不堪重負,統一下調了薪水,結果走了一大半人,而且走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能耐的人,企業受重創,好在是國資委名下的企業,有國家扶持,現在活得還滋潤。要是一般民企,估計早夭折了。
所以,企業要相信一點,調薪資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往上調,往下調是肯定要出問題的。因此,企業型企業,比較可取的做法就是剛開始的時候設低一些,方案試運營一個時間,比如一年,年下來后,如果發現員工工作積極、業績也不錯,但員工收入并不理想。那么一方面,我們第二年要調整薪資結構(調高),另一方面,這第一年,我們可以給員工一個年終獎。我認為,年終獎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用來調節工資的,譬如說你認為某位員工一年應該能拿到10萬塊錢,平時工作很敬業、勤奮,但是到年底一算,發現他只拿了7萬,這個時候,你就根據公司實際業績給他個紅包:1-4萬都行。
當然,以年終獎的方式補償“差額”,這是在公司初創時的做法,當公司進入正軌后,還是需要設計更合理的制度,這只是一個過渡的作法。因后,如果年終獎總是由公司(老板)說了算,勢必會引起很多員工的不滿,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發年終獎雖然不一定很能量化,但領導者個人心中一定要有一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