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14 14:04:33
點擊數:112839 次
在職場,人才素質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是良好的心理素質,“90后”在心理發展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差異,此階段他們處在就業和職業選擇不確定的關鍵時期,各種心理問題出現會對他們的工作產生消極影響。認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對應的策略,善于發現、糾正、定期調查,運用適合“90后”心理發展的方法,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保證他們健康成長。
當今社會是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時期,學校教育和入職前的崗位培訓為社會和企業培養了很多專業人才,它是人力資源建設的基礎,是提高未來勞動者能力和素質、增進人力資源總量和提高質量的根本途徑。他們在學校里完成未來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掌握崗位應具備的基本技能,通過在企業的實習,可以勝任未來崗位工作的需要,走出學校大門,直接參加工作。
但是目前大部分“90后”由于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心理方面出現了許多問題,使他們的行動隨之也有了不同的變化,導致他們在入職前出現恐慌和不安,這種現象尤其是在入職前表現的最為突出,學校和企業的職業指導師要在他們入職前給與指導和培訓,為他們提供接受教育保障乃至就業的保障。
一、90后目前普遍存在的現狀
一般情況下。多數的90后在入職前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環境和崗位不太了解,問其原因他們也毫不避諱的闡述自己的想法:找個工作不容易,先干著,幾年以后再說;是家長給找的工作,也不知道好不好;本來沒有選擇這個職業,是命運決定等等。從他們的聲音中可以清晰的分析出他們對現實的不滿意,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甚至有些90后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不知所措,有人開始厭惡自己和周圍的環境,迷惑恐慌。還有一部分人在就職前,對未來的工作充滿懷疑,不知自己能否承擔的起未來崗位任務,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每天沉浸在不愉快和痛苦之中。這種不良情緒使他們對前途和未來過分擔憂,自信心下降,出現消極情緒后又不知如何宣泄,導致自己長時間處于壓抑狀態,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等不健康的品質,影響工作效果和人際交往。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沒有殘疾,它還指生理、心理良好的狀態,能適應社會生活”。如果每天都在對自己未來充滿恐慌的環境下生活,那他們的身心健康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健康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認真分析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正確引導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新任務。
二、導致“90后”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角色轉換導致對未來的不確定而失去信心
“90后”由原來的單純學生轉換成帶有職業特點的職業人,角色上有了比較大的改變,從原來的單純學生到運用專業知識從事自己認為不確定是否能干好的職業,心理上充滿了恐慌。因為他們對自己未來職業了解程度不高,職業的選擇大部分是由父母幫忙操作的,自己處于服從的狀態。在學習上,他們由原來單純學習知識轉換到運用知識來工作,有些不太適應,所以他們不知所措,自己的心態處于不確定的狀態。
(二)氛圍變化而產生的苦惱
學校與工作崗位是兩個不同的環境。他們通常認為學校管理的太嚴格,太壓抑了,雖然學校也分不同的專業學習。但是從理念、工作方法內容、以及自主學習的范圍都不同,有些職員他們要在學校的時間里完成專業的認知實習、專業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的內容,對未來的工作崗位需求有一些了解。但是當他們真正的走上了工作崗位以后,通常又認為自己工作的崗位與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有差距,沒有之前想象的好,有些“90后”對此不滿意,導致心理的不適應。
(三)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90后”心理緊張和焦慮
目前“90后”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生長環境比較優越,對家長的依賴程度較高,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也是不知所措。家長很重視智力教育,過多的關心是在他們的學習成績上,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時候,過多的是指責和埋怨。又自作主張的幫助他們選擇職業,完全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只是依據自己對未來的預測,幫助孩子選擇,因此“90后”必須完成家長的意愿。只能是在這種壓力下完成學業和走上工作崗位。當我們在了解孩子們的狀況時,發現他們的想法大多都是:我爸媽幫我選擇的,撮合干以后再說吧。
(四)與人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困惑
“90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態度非常敏感,要么是哥們義氣,要么是謹小慎微,要么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溝通不暢說話的態度生硬時,就很容易沖動,很容易出現矛盾,一旦出現了矛盾,通常會使他們產生不愉快和過多的猜疑,會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所以在他們交往過程中非常的謹慎,過于謹慎使他們在心理上出現困惑和緊張。
“90后”經歷著許多的變化,如環境、學習氛圍、人際交往以及角色轉化等,而更多的不適應是困擾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解決“90后”心理問題的方式與途徑
(一)學校和企業要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和企業要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確意識,要自覺地使專業實踐活動成為有助于提高“90后”心理素質的載體。學校的教師和企業的職業指導師應掌握一些基本心理咨詢輔導的理論與方法,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關系。
共青團、社會團體都應該為提高“90后”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具體豐富的活動舞臺,以心理健康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引導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幫助他們掌握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應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讓家長配合,共同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加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培養
在當前的社會中,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一些誤解,他們普遍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在學校和企業中普及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當今的“90后”,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不健康的也越來越多,就需要有一支懂心理知識,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秀團隊。調查顯示在學校和企業中,專職心理咨詢人員很少,甚至沒有。做他們思想工作的人員也大多數沒有專門受過心理健康的培訓,不具備相應的業務水平,只是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出發,幫助他們解決表面問題,專職心理健康人員匱乏。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三)有針對性的開設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
心理健康咨詢旨在普及心理科學常識,幫助“90后”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人格水平。就目前調查結果來看,各學校和企業中基本上設置了心理咨詢室,但是其利用率并不是很高,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活動還不是很多。在學校和企業里應根據“90后”的心理特點以及一些社會現象,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詢,真正做到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利用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或教育方法指導學習。如實驗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等。還要對少數有心理障礙的“90后”采用一對一的溝通方式,排解困擾,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釋放自我,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和不愉快在交流中得以排解,真正做到關心體貼,使他們盡快擺脫心理障礙恢復健康。培養工作興趣,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四)加強校園和企業文化建設,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有一種潛在的心理教育力量,它對“90后”的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取代的。為了培養“90后”友善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健康的情緒特征,應多舉辦一些集體性活動,如:文藝演出、歌詠比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等,讓他們積極參與,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其次充分利用廣播、期刊、刊、板報、電視、網絡等有利資源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在校園和企業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還要通過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健康教育圖片展、健康教育影片等對他們進行教育,還可以安排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針對心理素質的不同差異,引領他們學會合作、學會理解、學會忍耐、學會寬容、學會放棄,這對于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具有很好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的緩解緊張的情緒,增強了集體意識,在參與中體驗中成長發展。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人才培養模式、企業的價值觀,對員工的關心程度,都對心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面對“90后”的心理問題,要密切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要看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同時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與短處。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對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他們學會調節自我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努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社會、企業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解決了心理健康問題,“90后”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