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06 14:30:34
點擊數:99679 次
近日,有一篇非;鸬奈恼隆毒蜆I還需自身硬》,引發了許多筆者的思考。隨著2014年應屆大學生求職高峰的到來,招聘單位已發現各類資格證書超過百種,一些大學生把時間和精力幾乎都用在獲取證書上,認為這樣會獲得理想工作崗位,忽視了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針對此,就業專家指出,大學生應理性看待資格證書,不要以偏概全,步入誤區。
事實印證了上述觀點。一位重點大學熱門專業的“85后”畢業生,手里拿著數本資格證書,被幾家大企業看好,并順利地通過第一關。在招聘單位進行綜合能力測評時,“高才生”則頗顯尷尬,對方提出的問題是:“你參加工作后將如何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談談假如你自主創業該做哪方面的準備”,這絕非復雜艱澀的題目,卻讓精通外語和電腦的高校才子一下子懵住了,想了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和用人單位擦肩而過。這個事例發人深省,引人思考。
客觀地講,無論是家境殷實生活富裕的大戶人家,還是量入為出精打細算的工薪一族,都在傾心盡力地將子女培養成優秀的大學生,這是他們共同的企盼和心愿,為此投入再多精力資金也不心疼。不容回避的是,有些家庭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孩子道德情操的教育引導和生活能力的培養鍛煉,時常以學習太忙為理由而放棄,使一些孩子成了“兩耳不聞社會事,一心想著分數線”的畸型兒,導致人格和心理上的缺憾。他們一旦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實踐后,因自身不具備為人處事與獨立作戰的基本能力,在很長時間里不能融入團隊發揮作用;有的遇到矛盾和挫折立馬退卻,變得畏首畏尾,不敢邁步。
倘若換另一個層面分析,開展素質教育是一項綜合工程,如果只是喊在會上,貼在墻上,寫在紙上肯定不行,要站在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考慮問題,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學率與分數線,形成一種不正常的成長環境,使青少年除了背書考試以外什么都不會做。如此下去,將失去人間寶貴的親情、友情和感情,偏離求學上進的正確方向,弱化步入社會接受考驗的動力,變得情感脆弱性格孤僻,這樣怎能迎接日趨殘酷的競爭與挑戰呢?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永恒的大自然法則。而適者的前提是具備融入環境不懼困難的理念和能力,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诖耍嘘P部門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相繼出臺了創業帶動就業等一系列政策和舉措,精心營造良好的氛圍。作為大學生也需轉變觀念,立足創新,勇于實踐,完善自己。值得警醒的是,光靠著委實不低的分數或幾本資格證書到人生舞臺上表演遠遠不夠,弄不好還會因此跌跤,止步不前,這一點須牢記在心。